两位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的篮球奇遇
本文转自:杭州日报
从亚运领队到“浙BA”拉拉队
两位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的篮球奇遇
记者 丁以婕
“来!一起给我们的钱塘队加油!”——飞龙那句“我们是杭电留学生”话音未落,两件蓝色拉拉队服已塞进他和Richard手中。
7月20日的临平体育中心,如沸腾的蓝色潮水般的观众席中,多了两个挥舞“冲鸭”手举牌的外国面孔。
终场哨响,他们冲着满身汗水的MVP阮钰高喊:“666,Bro!”这场区级篮球赛,意外成了中乌青年的灵魂共鸣现场。
从亚运领队到篮球“发烧友”
飞龙和Richard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今年9月即将升入研二。暑假以来,地铁公交滚动播放的“浙BA”画面让飞龙心动不已:“用中国网友的话说,我彻底被‘种草’了!这是我第一次现场看篮球赛,必须支持钱塘队!”他笑着补充:“下个月回国,9月再回杭州,这场球赛圆了我们7月的梦。”
相比专注汉语学习的飞龙,Richard堪称“社交达人”。他向记者展示自己的手机相册:今年5月,他以领队身份带领乌兹别克斯坦女足征战在呼和浩特举办的亚足联女子五人制足球亚洲杯;此外,他的身份包括但不限于2023年杭州亚运会乌兹别克斯坦足球队领队,以及钱塘区国际传播大使。
他说:“篮球运动让我大开眼界——在乌兹别克斯坦,最受欢迎的运动是足球、网球、乒乓球等。而中国篮球的普及度令人惊叹,从校园篮球到街球,从‘浙BA’到CBA,都充满活力。”
B体育官网此外,他们两人还不约而同迷上了钱塘队的23号球员阮钰。“太酷了!能跟你合影吗?”赛后,手持MVP奖牌的阮钰满头汗水却神采奕奕地点头。
飞龙:“666!Bro(兄弟)!”
Richard:“太6了!”
阮钰:“嘿嘿,谢谢!”
两位留学生用最直白的网络语言表达敬佩。
“看过足球的人都懂,比赛难免会出现平淡的时候,”Richard兴奋地比划,“但篮球5V5的对抗每秒都刺激!运动员们拼搏到最后一秒的精神令人感动。”
球场内外的“最炫民族风”
得知记者想在赛后采访,飞龙早早在备忘录写下感悟:(团结拼搏的篮球运动员)和在异国他乡求学的乌兹别克斯坦学子——灵魂是相通的!
飞龙告诉记者,他和Richard分别担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留学生联合会副主席与主席,私下也是最要好的朋友。在学校,他们邀请了6个国家的26名留学生,组建了一支名为“International Stars”(国际明星)的足球队,与本地居民和学生以球会友。
“杭州是我的第二故乡,也是我的福地。”Richard说,“现场看篮球赛的感觉真好,让我对这里的文化和生活有了更深了解。”Richard还在海外社交媒体上用母语直播了这场比赛,细心记录所见所感,向全球网友狠狠“安利”了一波“浙BA”。
赛后,记者翻看飞龙的微信朋友圈,惊喜地发现他前阵子参加了“汉语桥”系列世界学生中文比赛,他在朋友圈分享道:
十年前,我在乌兹别克斯坦写下第一个汉字时,从未想过这门语言会成为连接世界的桥梁。今天,我无比荣幸地代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和乌兹别克斯坦,站在“汉语桥”故事会舞台上,与来自30个国家的优秀选手同台竞技。这不仅是一场语言比赛,更是3650天坚持不懈的积累;是无数个从自我怀疑到突破的瞬间;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师友们始终如一的支持。中文教会我最宝贵的一课:比语言流利更重要的,是文化的共情——真正搭建起跨越国界的心灵桥梁。
此时此刻,飞龙备忘录中那句“灵魂相通”仿佛有了具象。这位从未现场体验过篮球魅力的留学生,第一次观赛就抓住了精髓:篮球运动或许和中文学习一样,在很多人眼中是“不可能”的事,但只要坚持,终能成功。
我们灵魂相通,我们团结一致,我们永不言弃。这道由篮球划出的抛物线,终将跨越丝路,连接更多炽热的心灵。
7月18日,正值中超第17轮的首个比赛日,共有四场比赛进行,其中三场分出了胜负,另一场则以平局收场。卫冕冠军海港在客场以3-1击败了亚泰,津门虎主场2-1战胜了蓉城,浙江则在主场以3-1击败了玉昆。而三镇主场1-1战平西海岸。 回顾本赛季的中超联赛,前16轮比赛因中国男足国家队的比赛而多次中断。联...